古人对丧葬礼仪非常讲究,以前有一种说法是“停尸3天”,指人死后不能马上下葬,尸体要放在灵堂3天,除了有缅怀逝者的作用外,还有预防人假死的问题,古代科技不发达,无法判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死亡,停尸3天可以观察尸体变化,防止误埋未死的人,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就曾遇过类似状况,因此衍生出这项习俗。
根据《艺述史》介绍,古人死后不会马上下葬,而是将尸体放在灵堂,一开始是放7天,因为古人认为人生死需经过轮回投胎,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投胎转世,四十九天分为七个七天,第一个七天称为“头七”,灵魂会在头七的最后一天回来探望亲人,不过古时候保存尸体方法不佳,尸体在夏天容易腐烂,之后才演变为3天。
而这项丧葬习俗据传源自战国时期,神医扁鹊到虢国行医时,听闻该国太子暴毙,扁鹊想确认死因便前往验尸,发现太子是因阴阳失调,导致血管堵塞而出现假死现象,扁鹊赶紧使用针灸治疗,为太子疏通堵塞的血管,再开药让太子服用便痊愈,经过这一件事后,为了防止误埋未死之人,衍生出停尸3天的作法,或是在尸体脸上盖一块白布,观察死者是否还有呼吸。
此外,料理后事需花很多时间,例如挑选墓地、通知亲友弔唁等,停尸阶段也给家属充足时间处理事宜。不少网友分享亲身经历,“我爷爷去世时,就是停尸3天,村里一堆人来帮忙,忙着守灵及做饭,为丧家增添人气,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家人的伤悲,第3天下葬时,大家的心情都比较好转了”、“有些地区停尸不只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