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这个观念普及之前,输血技术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吗?
过去人们把血当成药物,藉由饮血和放血,达到治疗痲疯病和癫痫症的效果。传闻教皇英诺森八世的医生,让教皇喝了三个十岁男孩的血治疗疾病,后来三个男孩不幸丧生,教皇想当然也没救活。
此外,早期人们甚至认为输血不但可以救治性命,甚至可以改变人的性情。举例来说,将温柔的羔羊血输入至焦虑不安的人身上,可使狂躁的人变得安静柔顺,而害羞的人透过输血成为善于社交的人。
当然这些疗法都只是一些迷信,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在这期间,医学领域有不少人研究输血在医疗上的可能性。
威廉‧哈维替输血提供理论基础。
16世纪英国的威廉‧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论,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血液无法循环,因此这项理论为输血技术提供了发展基础。虽然许多保守人士,认为输血是件不合常规的事,但在血液循环论的基础下,人们尝试以狗对狗的方式实验输血,获得了成功。后来有不少医生试着将动物血输入进人体里,尽管有几个成功案例,可是也导致多人丧命,让天主教罗马教皇宣告禁止输血。
19世纪时,英国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伦戴尔成功的进行人跟人之间的输血,明确指出“只有人血可以输人”的结论。不过只有这项发现仍是不够的,输血过程中仍有许多失败案例,所以人们普遍还是认为这是个危险可疑的手术。直到1901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A、B、O三种血型,这才使输血安全有效。
其中一件安全有效的输血手术,在1914年执行。
然而血液离开人体没多久就会开始凝固,要如何将新鲜血液保存,又是一个问题了。后来比利时的哈斯丁发现在采出的血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可以防止血液凝固,接者俄罗斯的安德鲁‧巴格达萨洛夫又发现,加入适量葡萄糖和柠檬酸钠,血液将可在摄氏4度下,于储存瓶中保存21天。
输血变得安全可行之后,便被带上战场运用,救治大量伤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输血技术更进一步的提升,血库和捐血服务也开始出现。
1943年,西西里岛一名受伤的士兵接受输血。
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呼吁世界各国,作为医疗用途的血液必须是无偿、免费捐赠,但的许多国家地区医疗用血几乎都是有价供应,由人卖血提供血源。不过如今世界已有许多国家实施了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