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中经常看到太监宣读皇帝圣旨的情节,在真实历史中,似乎很少发生窜改或伪造圣旨的事件,国内北京故宫导览员房博指出,因为圣旨的制作工艺复杂,高达60多道手续,还须交由绣师绣上特殊纹饰,当作防伪标志,想要伪造圣旨并不容易。
无论是书面文件或口头命令,都是皇帝下达的命令,因此统称为“圣旨”,且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比如唐朝为“门下”,元朝为“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因为蒙古人信奉“长生天”,认为皇位是长生天给的;到了明朝才改成古装剧中经常听见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并且到清朝仍持续沿用,只是在圣旨中增加了满文。
而书面圣旨的定稿、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必须先由内阁的大学士起草,送给皇帝定稿后,再经由内阁送至礼部,由礼部的专人来制作圣旨,过程中为了防止有心人窜改、伪造,制作工艺多达60多道,据说还要交由宫廷的绣师绣制特殊的纹饰,当作一种防伪标志,最后才在圣旨盖上玉玺。
不过这种“高级圣旨”不但费时费力还费钱,若要将命令下达全国会非常麻烦,因此“高级圣旨”只会制作一个,原件送到礼部后,会由写字好看的官员誊抄内容,称作“誊黄”,接着向全国各地发布,地方长官接获文件后再次誊抄,继续往下传达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