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考古人员在楚国王级墓葬中发现刻有秦国风格文字的漆木器残片,经研究分析,发现与秦昭襄王、宣太后等历史人物有关。
武王墩墓位于国内安徽省淮南市,是战国晚期楚国的王级墓葬,由于大墓受过盗扰,为了保护文物,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挖掘。近日考古人员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清理时,发现带有文字的漆木器残片,特别的是,武王墩墓是楚国墓葬,残片上的文字却属于秦国风格,根据研究推测,这组残片和许多知名的历史人物,包含秦昭襄王、宣太后芈月等相关联。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考古人员清洗漆木耳杯残片、准备拍照存档时,发现表面刻有“大官”二字,意指负责宫廷膳食的官员,而“大官”二字也曾出现在2010年秦东陵出土的一个漆豆上,这件漆豆制作于秦昭襄王八年,铭文记述“相邦薛君造”,印证了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相等诸多历史,因此漆豆被定为一级文物。
另外,漆木耳杯残片的“大官”二字的右下方,还有方框圈起来的4列刻划文字,初步辨识内容为“廿九年太后詹事丞向右工师驾隶臣乘”,字体同样是秦国风格,而“詹事丞”指的是秦国官署机构,“廿九”、“太后”,则指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与宣太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芈月”(芈八子)。
至于秦国器物为何会进入楚国墓葬?武王墩考古发掘专案考古二组组长路国权指出,在战国中晚期,楚国和秦国既有战争也有密切交流,这次发现提供了战国晚期秦和楚两国交流的实物证据,秦和楚在文化层面上也逐步走向统一,武王墩墓就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